今年以來,“12345·臨沂首發”平臺通信運營類訴求居高不下且快速增長:1至3月月度環比增長率高達46%和39.2%,增長率居各類訴求第一位。記者通過采訪訴求人發現,臨沂移動、臨沂聯通、臨沂電信這3家通信運營商存在一些用戶質疑、值得關注的情形。
臨沂移動用戶徐先生于今年3月份,突然發現自己的手機在兩年前被莫名開通了“電視點播”業務。徐先生表示:“這個業務是2021年8月14日開通的,而當時我不在國內,我孩子才3歲,母親又不識字,沒經過我個人的授權,移動公司是如何成功開通的?”徐先生先后多次通過“12345·臨沂首發”平臺要求移動公司給出合理解釋,但至今也沒等到。無獨有偶,市民李先生發現手機套餐增加了“電視點播”和“夜間流量”包后,3月2日到營業廳辦理了退費業務,但承諾退給李先生的費用卻遲遲不見動靜,直到4月6日,李先生得到的答復仍然是“再等等”。
市民陳先生是臨沂聯通的老用戶,每個月的通訊費用變化不大,可是1個多月前,他的通訊費用突然增多。陳先生調取賬單明細發現,自己母親使用的副卡上,多出了“熱評熱銷”基本套餐和“家庭云會員”服務兩項增值業務,每個月收費20元。60多歲的母親根本用不到這兩項業務,而且他的主卡上也沒有收到任何通知,兩項增值業務又是如何增加上的呢?陳先生稱臨沂聯通未能說明定制過程,他投訴后客服承諾的退費也一直沒兌現。“12345·臨沂首發”的統計數據顯示,臨沂聯通不經過用戶允許,莫名增加增值業務的情況并非個例。
臨沂電信用戶戴先生說,2022年6月份,電信公司工作人員聯系他,承諾為他免費升級寬帶業務,戴先生爽快地答應了。沒想到8個月后,他卻接到了“橙分期”的催款電話,告知他付款逾期將要影響個人征信。一頭懵的戴先生撥打了電信客服求證,被告知他確實有一項“橙分期”的業務,購買的設備是攝像頭,而這個被分期購買的攝像頭,戴先生卻連見都沒見過。4月3日,在電信營業廳,工作人員告訴戴先生,所謂的攝像頭費用實際是升級寬帶業務的設施費用。戴先生認為這是“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的欺詐消費”。
不知情定制、不規范營銷,模糊宣傳、誤導性消費的行為,或收費時一路暢通但退費時障礙重重的現象,3家通信運營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。面對記者的采訪,臨沂3家通信運營商的相關負責人也承認存在這些問題,同時承諾會針對“12345·臨沂首發”平臺反映出的問題,將認真、徹底地排查,優化工作流程,完善內部稽核和監督機制,嚴肅追責問責。
“12345·臨沂首發”督辦人員表示,贏得客戶才能站穩市場,方便消費者的通信手段不應成為運營商套路消費者的工具。希望運營商能夠正確認識這一問題,把用戶滿意度放在首位,積極整改,為市民提供信得過的服務。文梅 江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