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水表之鄉白沙埠鎮:全國每三只水表,就有一只產自這里
一提起水表,人們就會想到臨沂蘭山區白沙埠鎮。在這個面積僅為70.26平方公里的小鎮里,共有規模水表企業56家,小微水表企業近200家,其水表配件產銷量占到了全國市場的90%以上,成表產銷量位居三分之一強,是名副其實的“中國水表之鄉”。
走在白沙埠鎮,隨處可見水表廠家:高翔、冠翔、三川、亞翔、環翔、魯蒙、鑄寶……“市場上平均每三只水表中,就有一只產自我們白沙埠鎮”,山東冠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、水表協會會長鄭文虎自豪地說。
白沙埠鎮的水表產業始于上世紀70年代,當時全鎮僅有一家以生產銷售水表附件為主的鎮辦集體企業——臨沂市水表附件廠。1978年注冊“亞翔牌”商標,臨沂市水表附件廠更名為臨沂市水表廠,1979年籌建成立亞翔水表公司并開始從事水表制造業。
1997年,白沙埠鎮對亞翔水表廠進行企業改制。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,敏銳的白沙埠人也察覺了水表行業的巨大潛力,魯蒙、鑄寶、冠翔、高翔等水表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冒出,在這里生根發芽、開花結果。
從亞翔水表廠起步,短短40余年間,白沙埠鎮迅速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水表及配件生產基地,目前,7.6萬人口的白沙埠鎮,從事水表行業的就有2萬多人。全鎮水表配件銷售占到全國市場份額的90%以上,以智能表為主導的整表銷售占到全國市場份額的35%以上,年產值超50億元,形成了從單一表殼、表芯、表蒙到多路共管供水系統、給排水管器材等由水表配件到成品表生產的一整套產業鏈條。
發展的過程并非一帆風順。進入新世紀,伴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市場競爭壓力的日趨加大,管理粗放、技術傳統、競爭無序、約束乏力、龍頭難成等一系列問題開始日益凸顯。面對困境,水表之鄉如何破局?一場史無前例的水表產業革命開始了——
在行業發展的關鍵時刻,白沙埠鎮領導班子居安思危、求進思變,審時度勢、開拓創新,果斷成立了由工商、質監、環保、經貿、土地等執法和監管部門組成的領導小組,制訂了水表產業振興規劃,成立了水表行業協會、技術質量監督機構和水表行業聯盟,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和職能部門作用,大力規范市場行為,并緊緊圍繞水表行業做大做強,做精做專,按照“培植龍頭——整合提升——延伸產業鏈——打造產業集群”的路子有序推進,進一步整頓、優化和提升,積極引導產業向集群化、規;较虬l展,全力打造“中國水表生產加工基地”,不斷開創水表業發展的新局面。
搞創新、抓技改!為了實現產業轉型升級,白沙埠鎮出臺了眾多惠企政策,引導和扶持水表產業不斷加大技改投入。如今,白沙埠鎮各種自主研發的環保型民用水表、攝像遠傳直讀水表、智能IC卡水表、射頻水表和復式水表、遠傳發訊、TM智能、遠傳外調等水表成品、殼件,以及一管多給水管件和多種控制閥門,已經成為市場上的佼佼者。全鎮申請實用新型專利技術867項,其中發明專利技術62項,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6家。
從一個企業發展為一個鎮的產業,水表成了白沙埠鎮的優勢產業,支撐起鎮域工業經濟的“半壁江山”,成為蘭山區(2022年7月轉隸沂河新區)、臨沂市乃至山東省的一張耀眼的產業“名片”。全國水表年會、全國水行業流量儀表選型與應用技術研討會、2020中國水表之鄉產業發展論壇等國家級會議,陸續在這里成功舉辦,有力彰顯了白沙埠鎮水表業的整體實力,煥發了水表產業生機勃勃的活力。
與時俱進開新局,揚帆遠航立潮頭。從“白沙埠制造”到“白沙埠創造”再到“白沙埠智造”,隨著中國儀表產業園的規劃建設,白沙埠鎮水表產業鵬程萬里、風頭強勁,正昂首邁入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,“中國水表之鄉”的產業傳奇仍在繼續。
記者 張紀珍 通訊員 王偉勛